
二月节,万物出乎震,震为雷,故曰惊蛰。
是蛰虫惊而出走矣。
惊蛰就是春天的第一声惊雷,所谓“春雷惊百虫”,惊蛰时节,春雷始响,蛰伏于地下冬眠的蛰虫被雷惊醒,纷纷破土而出。一年十二个月,每月对应一卦,卯月(包括惊蛰和春分两个节气)对应的是雷天大壮一卦。
大壮卦的卦象就是天上开始打雷了,雷在天上响,非常形象。震为雷;乾为天。乾刚震动。天鸣雷,云雷滚, 声势宏大,阳气盛壮,万物生长。刚壮有力故曰壮。大而且壮,故名大壮。四阳壮盛, 积极而有所作为,上正下正,标正影直。
“卯”是指万物从地下冒出的意思,也就是草木都从地下面冒出为卯,卯也就代表着生命力,代表着生机,所以二月也是能量迸发的月份,一年春耕由此开始了。“惊蛰始雷”的说法仅与沿长江流域以南的气候规律相吻合。
惊蛰节气期间,
人体内阳气的生发也开始提速,
人们能明显感觉到身体机能的复苏,精神振奋。
从食饮角度:对于热性体质人群阳气的生发往往产生上火的症状,因此建议增加绿色蔬菜、水果的摄入量。对于体质偏热,或已出现上火表现的朋友,还可多吃梨或将梨榨汁饮用,以脾胃无不适为度。此外,应忌食各种煎炸烧烤之物、鸡肉鸡汤、枸杞子,少食坚果,以免火热症状加重。
从穿着角度:惊蛰节气仍然是肩颈问题的高发时段,外出风大时应尤为注意颈部的保暖,并且避免长时间同一方向受风寒,睡觉时可适当将枕头抬高,可缓解颈部不适。不轻易减衣服保持春捂免受风寒是养护阳气的第一要务。
从起居角度:惊蛰阳气生发加速,因此夜间仍然应该早睡,让阳气收敛于内。早晨阳气由阴而出,逐渐生发。所以,我们也应该随着太阳的升起而起床。这样做可以有效的预防高血压、脑梗、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加重。也可以令人心情舒畅,而少生抑郁、脾胃病等与肝气不畅有关的疾病。
按《易经》
其实早就给出了方法
上为震,下为乾
震为足:属木。“震”这个字和大地关系密切,天上闪电地上感应即为雷、足行地面也会产生细微的震动。对应人体为肝、胆。风气通于肝,在春天尤其形象,春风动,万木生。也就是说肝气向上生发。那么无论过度或无力都可以通过艾灸来调节。
推荐穴位:肝俞、期门、关元、太冲、行间。可手持灸条每穴8-10分钟,连续灸5天可停1天。
乾为首:主阳刚、刚健,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。因为大脑是一个的人主宰,也代表一个人的神识、意识。阳气生发至于头部,所以说春天最容易让人神清目明。
推荐穴位:印堂、神门、神庭。头面部施灸,应当注意火力与艾灰防止烫伤。一般悬灸5-8分钟即可。可有效缓解春困症状使人头脑清晰。